close

1. 硬碟構造:

單面磁碟構造(磁碟片): 磁軌(track)、磁區(sector)
立體磁碟構造(硬碟)  : 磁柱(cylinder)、欉集(磁欉,cluster)

磁頭 (Head)     硬碟讀寫。
磁軌 (Track)    磁頭固定,硬碟轉一圈。
磁柱 (Cylinder) 多個硬碟盤同半徑之磁軌總和。
磁區 (sector)   硬碟最小儲存物理量,約 512bytes。

硬碟的儲存量    磁柱 x 磁碩 x 磁區 x 512bytes。
(磁碟片資料的儲存是以 sector 為最小單位。)

Format的意義
將磁碟格式化,等於將磁碟畫格子編區域,區域編好存資料時才能紀錄檔案存於那個區域,所以磁片使用前一定要格式化。

 

 1.png  



2. 硬碟分割:
主要開機磁區 MBR (Master Boot Recorder):記錄開機管理程式及磁碟分割表。
磁碟分割表 (partition table):Primary+Extended 只能有四個分割紀錄,且 Extended 最多只能一個。

硬碟分割表與資料儲存區示意圖:

 

2.png  

 

 

分割區的結構

在硬碟上的 FAT16 與 FAT32 分割區和軟碟結構有類似之處,都有一個稱為啟動磁區的特殊磁區。

但不同的地方是軟碟片上的啟動磁區必定在邏輯編號第零磁區,而硬碟上的啟動磁區卻不是在第零號 LBA 邏輯磁區。

前面提過,硬碟的第零號 LBA 邏輯磁區是 MBR,那麼硬碟上的啟動磁區在那裏呢?

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回答,硬碟上可以有數個分割區。

假如是 FAT16 或 FAT32 分割區的話,每個分割區依序可分為四部份:

保留磁區、FAT、根目錄以及資料磁區四部份,而啟動磁區必定在保留磁區的第一個磁區。

第一個主要分割之前,一般會保留若干磁區,這些磁區就是第零磁柱上的第零面所有磁區。

這些磁區的第一個磁區就是 MBR,其他被保留的磁區一般是給啟動管理程式或是作為特殊用途 (病毒也常利用這塊區域為非作歹)。

這些磁區一般使用 DOS 中斷服務程式是無法見到的,故稱為隱藏磁區 ( 但是用 BIOS 的 INT 13H 可以存取)。

在隱藏磁區之後,就是第一個主要分割了,而第一個主要分割區的第一個磁區就是啟動磁區了。

所以假如知道隱藏磁區數就找得著第一個主要分割的啟動磁區。

那麼怎麼知道隱藏的磁區有多少呢?

原來在分割表的『分割區相對位置』處,會記載著該分割區的啟動磁區距離 MBR 有多少個磁區,這些磁區的數目就是隱藏磁區的數目。

同樣的,第二個主要分割與第三個主要分割的啟動磁區,也是在該分割的最前面磁區。

所以只要找到分割表的『分割區相對位置』就能找到第二、三個主要分割的啟動磁區。

一個 FAT16 或 FAT32 分割的第一個磁區是啟動磁區。

如果是 FAT16 分割的話,緊接著啟動磁區之後是兩個 FAT,如果是 FAT32 分割的話,在兩個 FAT 之前還有若干啟動備份等磁區,緊接著的才是 FAT。

接著 FAT 的是根目錄,根目錄之後就是資料磁區了。

綜合以上的說明,底下的圖片說明一個硬碟經過分割後的分布情形。

假設這個硬碟被分成兩個主要分割與一個擴充分割,而擴充分割再繼續分成兩個邏輯硬碟。

而這些邏輯硬碟都被格式化成 FAT16 或是 FAT32 檔案格式,那麼每個分割區與邏輯硬碟內的結構應該如下圖分布:

 

3.png 


依照上圖,擴充分割內的第一個磁區內含擴充分割表,擴充分割表內有指向下一個擴充分割表及邏輯硬碟的資料。

而每個擴充分割表之後與邏輯硬碟之前,也有數個隱藏磁區。

這種情形,跟第一個主要分割相同。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看,每個邏輯硬碟就像具體而微的實體硬碟,所以分割表 (更正確的說是擴充分割表) 和啟動磁區之間有隱藏磁區。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